相信熱愛寵物的人們都會關注到11月13日,防疫工作人員消殺寵物狗的事件,該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。很多官媒也對該時間發表了看法,當然的事件的最終結果是相關人員被批評教育,調離相應崗位,並責令向當事人誠懇道歉。
當事人一家淩晨為配合防疫去酒店隔離,不允許帶寵物,他再三向工作人員確認隻要寵物狗拴好,狗就不會被帶走或處理,但房內監控視頻顯示,身穿防護服的人員撬門進入他家中,討論如何處理寵物狗,並用棍棒擊打小狗頭部的過程。視頻中的柯基犬看上去可愛乖巧,它的命運也牽動著萬千網友的心,連日來,眾多網友追問真相和結果,質疑當地防疫簡單粗暴,執法失當。
防疫大局當前,為何一隻小狗的命運如此讓人在意,讓人難受?因為動物也是生命,也需要珍惜和尊重。而寵物對於很多人來說,已經是有著深刻情感聯係,猶如親人朋友一樣的存在。疫情防控中,已經有很多人提出了“隔離期間寵物怎麽辦”的問題,但由於立法缺失,社會的動物福利保護意識不強,各地處理方式不同,目前並沒有統一、權威的處理方式。
防疫為重,這句話沒有錯,但也並不是任何粗暴行為的借口。如果說為了防控疫情,讓親人朋友去隔離,相信很多人會積極配合。但如果說為了防疫,直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將視為親友一般的寵物“棒殺”,無論從道理上還是情感上,都是很難接受的。
從已曝光情況來看,當地處理此事時,工作人員前後說法不一,未經居民同意撬門入戶,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棒打小動物,種種行為,都讓人感覺混亂隨意、冷漠粗暴,與防疫的初衷和精神相悖。試問,如果大家顧全大局去配合隔離,家中的寵物、財物就必須放置著任人闖入處理,沒有任何規範的告知和清點程序,安全感何在?如何凝聚人心?
當地的通報看似給出交代,其實很像是逃避“撲殺”的說法,用“無害化處置”這樣更冷硬的定義,潦草地給事情畫上句號。事件的原委,網友所關心的細節,執法的依據,都沒有充分說明,隻將相關人員批評教育、調離相應崗位的處理,也顯得輕描淡寫。這樣的通報,很難讓輿論信服,也不利於防控大局。
早在抗擊疫情初期,就曾出現過寵物會傳染、傳播新冠病毒的謠言,虐待遺棄寵物之事時有發生,隨後該謠言被權威組織和專家糾正,多地都出台了寵物管理規範,禁止遺棄虐待寵物。今年1月,上海市黃浦區昭通路居民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,為消除居民的後顧之憂,當地決定“寵物可以跟主人一起進行隔離”,寵物犬跟隨主人登上防疫車的視頻在網絡熱傳,被視為人性化防控的典範。可見,問題不是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,隻是看有沒有這個心去做得更理性,更精細,更溫和,更有人情味。
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是戰勝疫情最大的信心之源,唯有相信每個生命都會得到尊重和愛護,才能傳遞暖流,匯聚力量,萬眾一心,積極並自覺地投入防控之中。一隻小狗的生命,說輕忽可以很輕忽,但說重要也可以很重要,因為它所承載的,是人內心所共通的關懷和敬畏,而正是這樣的關懷和敬畏,讓陌生的人們團結起來,一起去抗擊病毒。
善待寵物,善待生靈,善待每個普通內心的牽掛和在乎,才能更好地精準防控、鞏固大局,才能讓人們在防控的同時,也能維持正常生活的尊嚴,擁有戰勝困難的希望。